春耕夏耘,秋收冬藏。糧食對于農民來說,顆粒皆辛,如何安全儲糧、增加收益,是其最為關心關注的問題。梨樹縣康平街道切實扛牢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,堅持靠前指揮、周密部署,統籌力量、加強引導,通過分散、集中“齊步走”的方式,全力推動“地趴糧”整治工作落細落實,保障糧食顆粒歸倉、農民減損增收。 走進梨樹縣康平街道八里廟村,記者看到農戶們通過傳送帶將收割后的玉米傳送到“玉米樓”中,金燦燦的玉米仿佛訴說著“糧滿倉”的喜悅。 梨樹縣康平街道立足實際,多措并舉,壓實包保責任,逐戶落實裝具。針對轄區內264戶散戶,建立“街道-村-社”三級包保制度,逐戶落實立體儲糧裝具277套;針對轄區內三大合作社,建立3名副職領導干部包保制度,共建有儲糧場地11100平方米,立體儲糧裝置275個,并與四糧集團簽訂意向協議,預計收糧3300噸;組織開展培訓,強化政策引領。組織開展整治“地趴糧”技術培訓會,宣傳普及“糧食銀行”新政策,為農民提供“存糧在庫”的新途徑;入戶宣傳走訪,提高安全儲糧意識。逐戶調查摸底,建立儲糧卡、簽訂承諾書,宣傳講解安全儲糧知識,并發放科學儲糧宣傳單500張。 以往沒有儲糧措施時,農戶是“聽天由命”,采用“地趴糧”的方式晾曬玉米。遇到雨雪天氣,農民就得被迫賣糧,還會造成一部分損失。梨樹縣康平街道八里廟村農戶景艷榮告訴記者,“有了科學儲糧裝具后,就完全杜絕了這類問題。玉米放在‘玉米樓’中,想什么時候賣,就什么時候賣,還能增加收益?!?一座座科學儲糧倉,切實解決了農民秋收后的儲糧煩惱。 玉米上“樓”,賣糧不愁;科學儲糧,減損增收。接下來,梨樹縣康平街道將采取合作社帶動農戶、黨員干部幫扶老弱病殘農戶的方式,引導幫扶農戶建設儲糧“神器”。同時,持續加大督導整治力度,落實合作社簽訂收儲合同,監督散戶科學儲糧,確保糧食種得好賣得好,農民增收致富。 |